再駁郭無妄謬論─本文反駁郭無妄企圖為一貫道辯護一文。

  本人回應郭無妄文章如下:

  http://datokuo.pixnet.net/blog/post/42421193

  郭無妄再作《破D之〈駁郭無妄「敬告末法佛子Datokuo : 請勿胡扯一貫道係由白蓮教演變而來!」一文〉》回覆如下:

  http://h5668.pixnet.net/blog/post/36285666

  針對彼人文章,著實錯謬百出,可笑至極,故針對一貫道道統之謬及與明清秘密宗教之關聯回應如下:一貫道其實是近代新興宗教,道親要面對事實:道統謊稱源自上古係偽,而金線亦偽的事實。一貫道實在不應在道統與教義上,藉由處處扭曲佛教歷史與教義,為其作背書。

1.

  彼人文章舉諸經名,欲說明佛教於末法時期係有教而無行、無果證之時代,而本人舉出現今南傳佛教仍有依道次第之慧解脫阿羅漢,彼人覆言:「其中預言之內容為佛教經文說而非筆者所言,該預言若與末法時代之佛教實況不合(因Datokuo君言末法時代仍有佛子有實修且有證果),那也是佛教經文犯了錯,怎麼可妄言是筆者『無知』或『毀謗佛教』呢?於此可證D君(即Datokuo)之邏輯推理能力不足」。

  首先,佛教有末法之說,末法時期指的是佛教逐漸衰微,實修行的人漸少,此無庸置疑,諸眾皆知。彼所舉這些經典固然言末法時期,縱然彼言有教而無行、無果證,但可不是指馬上有教而無行、無果證,佛經亦無言馬上就有教而無行、無果證,彼人講的好像像法期最後一天一過午夜十二點切換到末法期第一天,就馬上有教而無行、無果證。一般也認為現今即是末法時期,但是末法期之教法衰微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進程,現代是末法期,並不代表末法期馬上就沒有實修實證,現今雖是末法期,但仍有實修,此與佛經所言末法並不衝突。故彼人言現今佛教皆有教而無行、無果證,是否有對佛教出家或在家眾作過全面統計,否則怎麼知道當今時屬佛教有教而無行、無果證?如果從未作過全面統計,那彼人此言顯然是毀謗佛教;如果有作過統計,那麼統計母體多大?樣本多大?論斷有無果證的標準是什麼?如果根據是所謂名之為「仙佛批訓」的扶鸞或自由心證,那就不用拿出來丟人現眼了。末法時期至少長達一萬年,可不是指馬上沒有實修實證(經典也沒這麼說),而是逐漸衰微,佛經言現今是末法,本人言現今南傳佛教仍有慧解脫阿羅漢,兩者並不衝突,也不與佛經相違。到底是誰邏輯推理能力不足,抑或對於佛教認解有誤,顯而易見。

  復次,如果道親也承認現今仍是末法期,那麼按佛教教理,現今仍是釋迦牟尼佛教法之時期,可不是什麼釋迦佛之紅陽期已是過去式、現在是彌勒佛掌天盤之白陽期,而且按佛教彌勒信仰,彌勒菩薩現今仍未下生。顯見一貫道拿佛教為一貫道背書之論錯謬重重。一貫道認為現今是彌勒佛掌天盤,於三期末劫白陽期辨理末後收圓救贖的思想,無庸置疑正是源自於白蓮教結合摩尼教、彌勒教產生的彌勒救贖思想。

  再來,這是部份一貫道道親面對己方被抨擊與質疑慣用的回擊手段─攻擊對方作為己方為正量的證明。無奈,這是一種謬誤,可見部份道親的治學心態與方法錯謬─當面對自宗被抨擊與質疑,於是以否定他宗的方式作為己宗正量的證明─不幸的是,企圖攻擊他為假,並不見得能證明己為真。無論佛教是否末法、是否有教或有行,皆與一貫道是否為正量無關。佛教非末法、有教有行,一貫道道統與教理之錯謬仍在;縱然佛教係末法、有教無行,一貫道道統與教理之錯謬也還是在。無論佛教如何,並不影響一貫道道統與教理根本的謬誤成立或不成立。否定乃至攻擊佛教,並不能作為一貫道為正量的證明。

2.

  彼人言:「D君言一貫道之道統與教義充滿根本之矛盾與錯謬,此乃因D君未真正了解一貫道而妄發之謬評者。本教道統之說請參閱以下拙文(教義部份則請參讀1985.5郭正忠出版之拙著《一貫道大綱》中相關內容)」,其所謂「以下拙文」是如何描述一貫道道統的呢?我們來看看有多好笑。

  彼將一貫道道統中,傳承係「東方前十八代」->「西方二十八代」->「東方後十八代」祖脈列出。彼文所謂「東方前十八代」傳承謂之:

  「A 東方前十八代──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商湯→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孔子→顏.曾(顏子、曾子)→子思→孟子」

  「東方前十八代」之後,由「西方二十八代」承接:

  「B 西方二十八代──釋迦牟尼→摩訶迦葉→阿難→商那和修→優波毱多→提多迦→彌遮迦→婆須蜜→佛陀難提→伏馱蜜多→脇尊者→富那夜奢→馬鳴→迦毗摩羅→龍樹→迦那提婆→羅睺羅多→僧伽難提→伽耶舍多→鳩摩羅多→闍夜多→婆修盤陀→摩拏羅→鶴勒那→師子→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羅」

  「西方二十八代」之後,又由「東方後十八代」承接:

  「C 東方後十八代──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馬、白(馬鈺、白玉蟾)→羅因→黃德輝→吳紫祥→何了苦→袁退安→楊.徐(楊還虛、徐還無)→姚鶴天→王覺一→劉清虛→路中一→張天然」

  注意這個道統傳承!其中,「東方前十八代」部份末言「…->子思->孟子」,而「西方二十八代」則言「釋迦牟尼->摩訶迦葉->…」,注意:如果一貫道道脈之傳承,係說由「東方前十八代」傳承至「西方二十八代」,且一貫道傳承道脈心法係「法不傳六耳」,那顯然此道統之偽作有極嚴重謬誤而道親不自知。

  大部份道親認為於紅陽期時,一貫道道脈心法由老子渡孔子、孔子傳曾子…最後傳至孟子,之後即於中原失傳,幸一貫道道脈心法於孟子時傳承至西域的釋迦牟尼佛,使一貫道道脈心法得以延續。

  事實上,這樣的一個說法是極為荒謬的,因為孟子約出生於公元前372年,釋迦牟尼佛約出生於公元前500年左右,孟子出生晚釋迦牟尼佛近兩百年,換言之,遠在孟子出生之前,釋迦牟尼佛早已涅槃,且早於涅槃前將心法傳承予迦葉尊者了─彼時孟子根本尚未出生,根本不可能將道脈心法傳予釋迦牟尼佛。

  一貫道說孟子將道脈心法傳予釋迦牟尼佛,如同在說孫子將遺產傳給早已過世的爺爺般荒謬,亦如同在說兒子生父親般的荒謬,是故一貫道說孟子之時道脈西遷是荒謬的錯誤說法。由此可見一貫道創教時,杜撰道統的不慎破綻,而這樣的一個謬誤,咎因於道統杜撰者的歷史錯誤認知。

  真的是一篇拙文!不止是拙文,更是明顯錯謬百出的劣文!

  彼人又言:「本教之道統其實係尊釋、儒、道三教主流,後崇儒、釋、道三教歸一之思想,並舉其代表之各名家羅列組合而成,其中大多為直接傳承,少數為精神遠紹者,故其各代之間與東、西各系脈間兼有時空斷續之表象也」。顯然道親如此論述,直接承認一貫道道統乃後期偽作之穿鑿附會作品,簡言之,即一貫道自認融合三教合一之思想(但顯見實以儒家為主),然後將中國各朝代之儒、釋、道三家各取代表人物拼湊而成道統而已。然而,道親這樣的言論,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一貫道的殊勝,不正是建立在相信自己求得的道脈心法,是以「法不傳六耳」的方式,綿綿不絕源自上古的先天大道嗎?彼人如此論述,等於說明一貫道的道脈心法,其實根本不是源自上古先天大道,而是後期穿鑿附會之作品;又既然「東、西各系脈間兼有時空斷續之表象」,那麼,顯然一貫道各祖師之間道脈心法傳承是中斷的,甚至是矛盾與漏洞百出的,如何能成立「法不傳六耳」的求道傳承之說。如果說時間斷續,是藉由老母降道「天命」的方式來續接,那麼這說明了:如果「明明上帝」可以給我們「天命」讓我們由輪迴入涅槃,那也應能撤回「天命」讓我們由涅槃退轉回輪迴,如一貫道典籍《道統寶鑑》記載:「八祖姓羅諱蔚群…又有作皂袍靈文、通天鑰匙經、收圓龍華經等,洩露真機,大闡先天大道,廣渡大地善良,奈眾生孽重,訴冥府而求還,普渡猶遠,祖心太切,上惱無皇天尊,降下皇風大考,將羅祖碎尸把道收回…」,此中說明一貫道羅八祖羅蔚群的「道」、「天命」被上天收回,由此可見依止神權信仰是並非可靠的解脫保證,因為神權可以給予我們「天命」,也可以自由收回「天命」,若神權可以讓我們由輪迴入涅槃,那當然也可以讓我們由涅槃退轉回輪迴,是故一貫道這樣的解脫結果係立基於神權的喜惡,並非真正且可靠的解脫。這樣的一個充滿問題的道統,真的能令我們解脫嗎?這已經不全然是信者恆信的問題,而是一貫道的殊勝性,正是建立在道統正確性的基礎之上,也可以說:一貫道的殊勝性與真理是建立在歷史正確的基礎上,因此必須能經過客觀歷史的檢驗。而道統係偽,殊勝性也不可靠了。

  縱然一貫道是想為自宗三教合一思想建立一份傳承(雖然這個傳承非實際「法不傳六耳」的「天命」傳承,只是列舉中國哲學史上與一貫道自宗思想有吻合者而已,說明自宗三教合一思想自古即有,而歷代不絕),也不能與自宗道脈心法係「法不傳六耳」傳承的大前提相違,甚至發生矛盾錯謬,因為一貫道的殊勝性正是建立在綿綿不絕的道統之上,一貫道的殊勝及真理正是建立在歷史正確這個前提下談的,必須要能經過客觀歷史檢驗,如果一貫道道統只是一份思想有吻合者列表,那顯然不是真的有一個源自上古的道脈心法在傳承,只是一份思想有吻合者的歷史人物列表罷了。更何況一貫道道統的傳承充滿錯謬與矛盾,這樣的一份列表,反而說明一貫道實際並非源自上古的道脈心法─而是一個新興宗教。

  再來,彼人在「東方後十八代」道統中,彼人言道脈傳承係:「…慧能->馬、白(馬鈺、白玉蟾)->羅因->黃德輝…」,又云「羅因即羅蔚群」。姑且不論白馬七祖何許人也,至此可以發現:一貫道亦認為其為禪宗的延續,因為禪宗祖師亦為其紅陽期祖師,而從白馬七祖開始至之後的紅陽期、白陽期道脈傳承,亦皆是承接自六祖惠能,是故有道親認為一貫道也是禪宗的延續,甚至認為自己依止的一貫道也是禪宗的支派。事實上,這樣的一個認知是道親單方面鄉愿的錯誤認知(源自道場的錯誤教導),一貫道與佛教(特別是禪宗)見地根本相違且矛盾,何況佛教未曾銜接一貫道道統與道脈心法,而一貫道也實未曾與佛教禪宗銜接─「道脈西遷」與「道降傳火宅」係一貫道單方面之偽說。

  在一貫道道統與道脈心法是在「法不傳六耳」的秘密傳教方式前提下傳承「天命」與道脈心法,白馬七祖、羅八祖與黃九祖之間的道統及天命、道脈心法傳承存在很大的問題。

  羅八祖(羅蔚群,彼言即羅因)生於明代正統年間、卒於嘉靖六年,矛盾在於黃九祖(黃德輝)生於清代康熙年間,兩人相差至少兩百年(若奉此說法,則在黃九祖出生之前,羅八祖早已死亡兩百多年),羅八祖根本無法「法不傳六耳」的秘密將道統與道脈心法傳予黃九祖。

  若稱羅八祖係唐(或宋)代人,若奉持此說,則問題更大:若羅八祖係唐(或宋)代人,而黃九祖係清代人,則兩人至少差距數百年,在黃九祖出生之前,羅八祖早已死亡數百年(按《道統寶鑑》的說法,黃九祖出生之前,羅八祖應早已被碎尸且「道」被上天收回),羅八祖根本不可能將道統及道脈心法傳承予黃九祖。

  復次,若白馬七祖自六能惠能處承接道統與道脈心法為真,則白馬七祖應也是離六祖惠能不遠之唐代人(與六祖惠能同時代),如此,六祖惠能方能「法不傳六耳」的將道統與道脈心法秘密傳予白馬七祖,而後白馬七祖再傳羅八祖。但是若如此,若羅八祖係明代人,則與係唐代人的白馬七祖至少相距六百年,白馬七祖根本無法「法不傳六耳」的將道統與道脈心法秘密傳予羅八祖;若羅八祖係唐代人,則與係清代人的黃九祖相距數百年,且在黃九祖出生之前,羅八祖早已死亡,羅八祖根本不可能「法不傳六耳」的將道統與道脈心法秘密傳予黃九祖,更何況在黃九祖出生之前,按《道統寶鑑》的說法,羅八祖早已死亡且被碎尸,羅八祖的「道」亦被上天收回,羅八祖根本不可能傳法予黃九祖,羅八祖傳黃九祖之說實在荒謬且矛盾。

  再者,若白馬七祖「法不傳六耳」的將道統與道脈心法秘傳予羅八祖為真,則亦非常矛盾:若羅八祖係明代人,白馬七祖既能傳法予羅八祖,則白馬七祖應是離羅八祖不遠之明代人(與羅八祖同時代),如此,白馬七祖方能「法不傳六耳」的秘密將道統與道脈心法傳予羅八祖。但是,若白馬七祖係明代人,則又與係唐代人的六祖惠能至少相距六百年,六祖惠能根本無法「法不傳六耳」的將道統與道脈心法秘傳白馬七祖;若羅八祖係唐代人,則與係清代人的黃九祖相距數百年,在黃九祖出生之前,羅八祖早已死亡且「道」被上天收回,羅八祖根本不可能「法不傳六耳」的將道統及道脈心法傳予黃九祖。

  可見一貫道道統中,白馬七祖開始承接道統之說的荒謬處,無論白馬七祖係唐代人或明代人,皆突顯一貫道道統之偽處:我們姑且不論白馬七祖何許人也,若白馬七祖係唐代人,且羅八祖亦是唐代人,則羅八祖傳黃九祖之說係偽;若羅八祖係明代人,則白馬七祖傳羅八祖之說係偽;若白馬七祖非唐代人,則六祖惠能傳白馬七祖之說係偽。

  彼人又於文中自承:「本教在路中一及其之前之歷代祖師掌道時是否有完整書面之道脈傳承交代,因缺乏文獻記錄,已難考證,而無記載並不代表即無道統之傳承也。在師尊張公天然掌道時即有64代總道統脈絡之交代…」,可見彼人亦是承認一貫道道統在路中一及其之前,是沒有完整記載的,而所謂道統,是到了張天然才出現。一貫道的殊勝正是建立在道脈金線綿綿不絕的傳承,其殊勝及天命是建立在道脈正確及能成立以「法不傳六耳」方式傳承道脈心法及天命的前提下,道脈交待不清楚,甚至有矛盾,如何能服人?從彼人此言,顯見道統是張天然之時方才出現的事,而非真綿綿不絕的源自上古。否則,怎麼會有孟子傳道脈心法予釋迦牟尼佛這麼荒謬的顛倒事呢?(孟子出生時,釋迦牟尼佛早已涅槃)缺乏文獻不能說沒有,但也不能說有,一切都是未知,真相只有張天然本人知道,但是,從道脈心法傳承諸多破綻,如孟子傳釋迦牟尼佛、祖師之間相差數百年,道脈心法如何能「法不傳六耳」的傳承下來,顯然是有問題的,一貫道道統是真是偽,我相信大家心裡已經有一把尺。

3.

  若就義理而言(姑且忽略歷史問題),一貫道認為釋迦牟尼佛(乃至禪宗三十三代祖師)亦承接一貫道的道脈心法,係一貫道單方面荒謬且矛盾的錯誤認知。就教理而言,一貫道承認造物主、主宰者─「明明上帝」實有存在,認為宇宙萬物…乃至我人靈性皆為「明明上帝」創生與主宰。與一貫道相反,佛教並不承認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亦不認為宇宙萬物悉由「明明上帝」創生與主宰,對於佛教而言,一貫道承認造物主、主宰者─「明明上帝」實有存在的思想,正是佛教呵斥的外道梵我思想。因此,說佛教(不承認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乃承接、源自一貫道(承認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而來,這是錯誤且矛盾的說法。

  有道親認為他們的道脈心法,是在禪宗三十三代祖師的傳承中,由釋迦牟尼佛除了經典中的教導外,另外秘密傳承一貫道的道脈心法予禪宗歷代祖師,有道親說此為「教外別傳」。然而,「教外別傳」指的是釋迦牟尼佛另外秘密傳承一貫道的道脈心法嗎?非也。「教外別傳」指的是禪宗不設施文字、不安立言句,直傳心印,並非「除了佛教經典外,另有秘密傳授」。依於緣起無我見的佛教並不認同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那麼,釋迦牟尼佛…乃至禪宗祖師認同一貫道造物主、主宰者(明明上帝)實有存在的思想嗎?答案是否定的。

  若說釋迦牟尼佛與禪宗歷代祖師一邊宣稱造物主、主宰者非實有存在,一邊卻又矛盾的秘密傳承一貫道承認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的思想與道脈心法,那麼,這樣的說法即是在毀謗釋迦牟尼佛與歷代禪宗祖師兩舌、妄語了,道親這樣的認知實犯謗佛之過謬,終招致墮三惡道之惡果。

  一貫道主張造物主、主宰者─「明明上帝」實有存在,但是釋迦牟尼佛是明確否定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的,在《文殊師利問經》中,釋迦牟尼佛即明確否定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引述經文如下: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邪見人說如是言。摩醯首羅天造此世間。如是邪說當云何破。佛告文殊師利。此是虛妄非真實語。又餘外道言。非首羅造。若由首羅不應自謗。何以故。自由故。若自由者。則一切世間以首羅為師更無餘師。若一切世間各自有師。則諸世間非首羅造。若一切事由首羅者。若事首羅則應無疑。又摩醯首羅經不作是說。若有此說眾生不應生疑。是故文殊師利。知此世間非首羅所造。當知不實是虛妄言。佛說此祇夜。
  若諸善惡業 摩醯首羅造
  世間無事證 無人決斷說
  如此不真語 雖說不成就…」

  「摩醯首羅天」即「大自在天」(婆羅門教的神祗),其之於婆羅門教概念中的地位跟「明明上帝」之於一貫道概念中的地位一樣,所指都是「至高無上的造物主、主宰者」的概念。不同於婆羅門教的概念,佛教在概念上允許「摩醯首羅天」的安立(就順世間而言),但「摩醯首羅天」並非造物主、主宰者,因為佛教並不承認造物主、主宰者的實有存在。於此經記載中,佛陀否認「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造物主、主宰者造諸世間」的思想與概念。由此可見一貫道承認有造物主、主宰者型態的「明明上帝」實有存在、「明明上帝」創造天地、世界的認知與觀念,是與佛陀否定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世間非由造物主、主宰者創造的觀點相違且矛盾的。

  如果主宰者、造物主是實有存在的,且我們的身心皆為主宰者、造物主所創造與控管,那麼它也應能控管我們的思想,可是我們的自由思想可以否定主宰者、造物主的存在,若主宰者、造物主存在且一切為其所造與控管(包含我們的身心),那麼主宰者、造物主也創造了「否定主宰者、造物主的自由思想」就如同自己在毀謗自己,這是荒謬且無理的。 如果我們的身心皆為主宰者、造物主所創造與控管,那一切眾生的思想應是統一認同其存在,可是有的人認為其存在,有的人則認為其不存在,可見主宰者、造物主無法控管我們的思想(也無法控制我們覺悟與否)─所謂「相信『造物主、主宰者』存在」是一種相對的主觀,而非絕對的真理。佛教是明確否定造物主、主宰者實存的!

  眾生的煩惱是因為執著於無明與邪見(包含我執),由於主宰者、造物主無法控管我們的思想與見解,亦無法控管我們覺悟與否,意味著也無法祛除我們對於無明與邪見的執著。因此惟有自己對於真諦的覺悟才能令自己解脫,如同飢餓的肚子惟有自己進食才能填飽,他人進食無法填飽自己的肚子;期望藉由信仰他力得到救贖─期望「明明上帝」與「仙佛」、「活佛師尊」等救贖,就如同期望藉由他人進食而填飽自己的肚子。

  佛陀為不兩舌、不妄語者,佛陀明確的否定造物主、主宰者的實有存在,如果道親認為佛陀矛盾的宣說造物主、主宰者是實有存在的,那這就是在謗佛了。

  佛教否定有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的見解與一貫道的理論根本衝突且矛盾,有道親說:「教義只是因時、因地、因人而設,他(佛陀)不講不代表沒有,只是那時候的人不需要」(這似乎是道親常用的藉口),這樣的說法不對。 於佛陀還在世的時代,當時早就有認為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的吠陀、尊佑思想了,而且這在當時的印度還是主流思想,更接近一貫道承許造物主、主宰者實存的理論,可是佛陀仍然是否定當時的主流思想─否定有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

  復次,一貫道認為佛教禪宗三十三代祖師亦是紅陽期祖師、亦為道脈心法與道統承接者。一貫道此種認知是非常矛盾的,因為亦是禪宗祖師之一的龍樹菩薩,即於其論作中明確否定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如前文所述,龍樹菩薩於《中論》開宗明義即言:

  「…有人言萬物從大自在天生,有言從韋紐天生,有言從和合生,有言從時生,有言從世性生,有言從變化生,有言從自然生,有言從微塵生。如是謬於無因、邪因、斷、常等邪見,種種說我、我所,不知正法…」

  論中所言「大自在天」對於婆羅門教的概念即為「至高無上的造物主、主宰者」,如同一貫道對於「明明上帝」亦是「至高無上的造物主、主宰者」的概念一樣。明言之,龍樹菩薩是否定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的─這意味著,若亦是禪宗祖師之一的龍樹菩薩也是一貫道道脈心法與道統的承接者,但龍樹菩薩的主張卻與一貫道承認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的思想相違、矛盾,這如同在說「一貫道紅陽期祖師不認同一貫道的主張」或說「一貫道紅陽期祖師的思想與一貫道矛盾」,(一貫道認為佛教禪宗祖師亦是道統承接者之說)是非常矛盾的。

  彼人回覆文中云:「…又,王祖未在書中提及西方28祖道脈之說,並不能證明該28祖必非其傳承祖脈…」,我說:光是從佛教與一貫道見地上水火不容的矛盾,就足以說明否定造物主、主宰者實存的佛教教義與禪宗祖師,絕非傳承自承許造物主、主宰者實存的一貫道傳承祖脈。一貫道實在不該處處單方面扭曲佛教歷史與教義為其背書!

4.

  關於本人於文章中說明一貫道信仰與白蓮教有關係(http://datokuo.pixnet.net/blog/post/42421193)。對此,彼人言本人推理明顯又犯錯誤,理由係:「…維基文章明明講羅氏信仰之無生父母演變為無生老母後,再為白蓮教等教派所接受,而非言無生老母為白蓮教所創之神也」,又云:「故筆者言一貫道係由羅教演化而來,而與白蓮教無縱向之傳承關係也」。是這樣嗎?

  讓我們回顧「白蓮教」之Wiki:「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山東即墨軍人羅思孚在北直隸創立了羅教,提倡『真空家鄉,無生父母』的教義,認為人終究必須回到『無生父母』的身邊,而『無生父母』成為最高階的主神。『無生父母』此一概念,演變為惟一的女性神『無生老母』,無生老母為白蓮教等等教派所接受,幾乎皆以『無生老母』為主神,並有三教合流的姿態,宣揚『無生老母』將派遣彌勒佛下凡拯救世人」。

  我想要先定義清楚:本文所談羅教,係指羅思孚時期所創之羅教,而非指後代已有教義變質之羅教,羅教發展到後來,也被白蓮教系統同化了。故本文所談羅教,以羅思孚時期所創之羅教為主。

  郭無妄可能不知道:Wiki沒有告訴他的事,便是羅教羅思孚著作五部寶卷,從頭到尾皆無「無生老母」四字。羅教羅思孚著作五部寶卷,從頭到尾說的是「無生父母」而非「無生老母」。你也不能說「無生父母」與「無生老母」兩者等義,因為兩者顯然有明顯概念差異。彼人說一貫道「無生老母」是源自羅教羅思孚,這是不對的。羅教羅思孚之時,根本還未產生「無生老母」信仰!

  此段Wiki係言羅祖提倡「無生父母」之教義,但可沒說「無生老母」係羅教羅思孚所演變!注意:這段Wiki講的明明就是在說羅思孚創羅教提倡「真空家鄉,無生父母」之教義,然後又說而後「無生父母」再演變為「無生老母」(但此演變非羅教羅思孚所演變),但可不是在說羅思孚創羅教提倡「無生父母」後,又親自將「無生父母」演變為「無生老母」。一個最明顯的事證即羅教羅思孚著作五部寶卷並無「無生老母」四字,五部寶卷所說的是「無生父母」而非「無生老母」,且「無生父母」與「無生老母」概念差異甚大,由此可見,彼人言「無生老母」亦是由羅教羅思孚演變,並不正確。羅教羅思孚之時,根本還未產生「無生老母」信仰!否則,請郭無妄舉證羅教羅思孚所著五部寶卷何處言明「無生老母」四字─羅思孚創羅教時,所言是「無生父母」,而非「無生老母」。況乎「無生父母」與「無生老母」概念有所差異,羅教羅思孚所言之「無生父母」與現今一貫道之「無生老母」概念是不同的,說一貫道「無生老母」概念源自羅教羅思孚,此非正確。

  復次,羅教羅思孚在思想上比較接近禪宗,因此其「無生父母」尚是形上本體,非人格化女神形象,與一貫道「明明上帝(老母)」女神形象有差異,顯然一貫道老母娘之女神形象概念並非源自羅教羅思孚。我們釐清一下羅教羅思孚「無生父母」與白蓮教「無生老母」的概念差異:羅教羅思孚所言「無生父母」所指乃彌陀佛之性體(此可見受白蓮教淨土信仰變形影響甚深),而認為彌陀佛亦是此性體所創生,而此「無生父母」之性體亦即是宇宙至高無上的道體,並非指女神,而是比較接近《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之「道」體,一切皆由此道體創生,羅教羅思孚稱此道體為「虛空」,帶有佛教法性之味道,羅教羅思孚認為彌陀佛是男人,而男人不能生子,故能生吾人者非彌陀佛,而是此道體─「虛空」,萬物皆由此道體創生,如同父母生人,故云「無生『父母』」,並無性別限制─或說超越性別限制,至此可以發現:羅教羅思孚創教時,已將當時既有的「彌陀佛即無生父母」作出修改與切割:彌陀佛非「無生父母」,而「無生父母」更絕對至高。縱然羅教羅思孚將「無生父母」再演化出「太虛空」及「無極聖祖(母)」等人格化神祗,但仍以「無生父母」作為絕對至高本體,至少至其門下弟子時尚是如此,譬如羅教羅思孚弟子大寧和尚著《明宗孝義達本寶卷》云:「阿難問佛云:『何是無生父母』?世等答曰:『無生者,乃諸佛之本源也,萬物之根基也,人人之家鄉也,乃無極之法體也,謂天下之主宰也』」。可見「無生父母」對於羅教羅思孚師徒言,已非指彌陀佛,而是更絕對至高之形上本體。何況羅教羅思孚著作五部寶卷並無「無生老母」四字,五部寶卷所說的是「無生父母」,可見「無生老母」確係後來再演變,而非創自羅教羅思孚,但不可否認「無生父母」係「無生老母」之概念原型。白蓮教所言「無生老母」帶有女神概念,所指雖亦是至高無上道體,但帶有女神人格化色彩,如同母親孕生一切,故云「無生『老母』」,以母親之女性為概念原型。羅教羅思孚「無生父母」與白蓮教「無生老母」兩者有此概念上的差異,前者是道體、形上本體,羅教羅思孚又將之名為「虛空」,帶有佛教法性味道,亦帶有道家道體之味道,而「無生父母」不限男女─超越男女;後者白蓮教「無生老母」是人格化女神。一貫道的「老母」信仰概念顯然承繼白蓮教「無生老母」之女神概念,而非承繼羅教羅思孚當時的「無生父母」之道體本體概念。

  Wiki也言明:「無生老母為白蓮教等等教派所接受,幾乎皆以『無生老母』為主神」,也言明:「『無生父母』此一概念,演變為惟一的女性神─『無生老母』,無生老母為白蓮教等等教派所接受」,此明白言明蓮教等教派接受「無生父母」演變為「無生老母」的概念信仰,亦以「無生老母」為主神,顯然「無生老母」係後來由白蓮教再演變並所接受,而非創自羅教羅思孚,更何況羅教羅思孚著作中不見「無生老母」四字,而且羅教羅思孚「無生父母」與白蓮教「無生老母」概念也有明顯差異。一貫道帶有羅教色彩,但不可否認白蓮教色彩更深,而且更是根本,譬如一貫道彌勒於末世收圓救贖思想,正是源自白蓮教結合摩尼教、彌勒教而產生的思想變形─事實上明清秘密宗教之間錯綜複雜,羅教有白蓮教色彩,白蓮教再演變也有羅教色彩,彼此之間互有血統交雜影響。綜上所述,故有人云一貫道與白蓮教有關聯,並不為過。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羅教羅孚思著作五部寶卷之前,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刊印的《佛說皇極結果寶卷》早已有「老母」信仰,該部寶卷比羅教羅思孚五部卷寶早近八十年。由此可見,在羅教羅思孚創教之前,早已有「老母」信仰,此時「老母」雖非叫「無生老母」四字,但已有一貫道之「明明上帝」造物主、主宰者形象,由此可見一貫道之「明明上帝(老母)」起源比羅教羅思孚還早,顯見可以溯源自更早於羅教之前流行的白蓮教「老母」信仰。而後,白蓮教再吸收羅教羅思孚「真空家鄉,無生父母」概念,結合早於羅教羅思孚創教之前就已流行的白蓮教「老母」信仰,演化出「無生老母」思想,羅教後人亦受影響。「老母」在羅教羅思孚著五部卷寶卷之前已有,而「無生老母」係羅教羅思孚卒後方才出現(羅教羅思孚五部寶卷也不見「無生老母」四字),說一貫道「明明上帝(老母)」出自羅教,此說不正確。一貫道之「老母」信仰早於羅教羅思孚創教前已出現,縱然羅教後人典籍出現「老母」信仰,也顯見是已受到白蓮教系統影響。

  再來,彼人回文舉〈葫蘆歌〉云:「…梨山老母整壇禪,無生老母登寶座…」,又言此歌此係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金丹道南宗孫汝忠之祖安老師所著,彼人又云:「此為有關『無生老母』神名最早先之典籍記載」。可笑!彼人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不自知:羅教羅思孚卒於公元1527年,換言之,顯而易見「無生老母」係羅教羅思孚卒後14年方才最早提出,更加鐵證「無生老母」絕非羅教羅思孚所創,說一貫道「無生老母」概念源自羅教羅思孚,明顯不正確─羅教羅思孚之時,根本還未產生「無生老母」信仰!若說〈葫蘆歌〉出現於明嘉靖二十年之前,那麼從羅教羅思孚所著五部寶卷皆無言「無生老母」四字,而是言「無生父母」來看(注意:「無生老母」與「無生父母」概念不同),顯而易見「無生老母」也不是羅教羅思孚提出;若說〈葫蘆歌〉出現於明嘉靖二十年之後,那更明顯說明「無生老母」係羅教羅思孚卒後方才最早出現,更非出自羅教羅思孚所創。

  彼人言一貫道「無生老母」概念始自羅教羅思孚,此言不正確─至少顯見「無生老母」絕非羅教羅思孚所創,而且在羅教羅思孚之前也早有白蓮教「老母」信仰。縱然羅教後人典籍出現吸收「無生老母」概念,也已是再受到白蓮教影響,而非出自羅教羅思孚本人所創─至少,羅教羅思孚之時尚無「無生老母」信仰出現,但是在羅教羅思孚之前顯然已早有「老母」信仰。羅教傳承至後來,如羅教孫真空及明空在彼所著寶卷,雖已有出現「老母」之人格化神祗,但顯然也是早已受到白蓮教影響(注意:一貫道之「老母」信仰早於羅教羅思孚創教前已出現),譬如明朝萬曆四十三年禮部深入調查諸教,即言明羅教等教「皆諱言白蓮之名,實演白蓮之教」,由此可見羅教在羅思乎卒後的演變,早已被白蓮教同化(註:至於〈葫蘆歌〉是否受到白蓮教影響而同有「無生老母」信仰,此不可考,明清秘密宗教之間彼此互相吸收教義與思想,極為複雜,無論如何,一貫道的「無生老母」信仰顯然也比較接近白蓮教「無生老母」,而非羅教羅思孚的「無生父母」。另外,從一貫道主張白陽期由彌勒佛掌天盤收圓救贖的思想來看,也顯然與白蓮教結合摩尼教、彌勒教之後產生的彌勒救世說不謀而合,言一貫道與白蓮教關聯密切,並非空口無憑,而是有跡可循的)。

  彼人文章又言羅祖羅思孚對白蓮教提出批判,並且與白蓮教劃清界線。我們要知道:白蓮教在明代乃受禁之教派,縱然羅教受白蓮教影響,當然也不敢承認,甚至有的新興宗教還藉由罵白蓮教,撇清自己與白蓮教的關聯,以免受朝廷誅連,羅教縱然有以罵白蓮教自清,這也是人為自保之常情,但不能謂羅教沒有絲毫受白蓮教影響,至少羅教之「無生父母」思想顯然承繼自白蓮教之「彌陀佛即無生父母」信仰,而羅教羅思孚在創教時,再將「彌陀佛」與「無生父母」作切割,而且早於羅教羅思孚之前,也早有 白蓮教「老母」信仰。復次,明朝萬曆四十三年,禮部深入調查諸教後,上奏朝廷,奏請禁止涅槃教、紅封教、老子教、羅教、南無教、淨空教、悟明教、大乘無為教等,並說這些教「皆諱言白蓮之名,實演白蓮之教」,此皆可見諸教受白蓮教系統思想同化及影響之深。由此可見,羅教極力與白蓮教劃清關係、諱言白蓮之名,也只是為了自保;而羅教等教在萬曆時,早亦已受白蓮教系統影響甚深而互相同化了,故禮部調查後云羅教等教「皆諱言白蓮之名,實演白蓮之教」。何況羅祖羅思孚著五部寶卷尚無「無生老母」四字,因此彼人言一貫道之「無生老母」源自羅教羅思孚,此說不對,當時的羅教羅思孚,尚無「無生老母」之人格化女神概念,根本還沒出現「無生老母」信仰,而且從「老母」信仰早於羅教羅思孚這點來看,一貫道「明明上帝(老母)」信仰顯然還要比羅教早。

  在明清秘密宗教演化過程中,白蓮教最初為白蓮宗之變形,仍承繼淨土信仰並尊崇彌陀佛,倡言「彌陀佛即無生父母」,羅教吸收白蓮教「彌陀佛即無生父母」概念信仰,但是認為彌陀佛非「無生父母」,而是認為「無生父母」高於彌陀佛,乃是至高之形上本體,而提出「真空家郷,無生父母」概念信仰,而後白蓮教再吸收此概念,結合早在羅教之前就已流行的「老母」信仰,將「無生父母」神格化成「無生老母」,演變出「真空家郷,無生老母」信仰,此思想亦影響到羅教孫真空等祖師。而且,在孫真空等祖師典籍出現「老母」之前,甚至早在羅教羅思孚創教之前,早已於明宣德年間流行白蓮教「老母」信仰了,可見羅教後人典籍出現「老母」也顯然是受白蓮教影響,也可見一貫道「明明上帝(老母)」的「老母」信仰早於羅教羅思孚創教前就已流行的「老母」信仰。因此,說一貫道「無生老母」源自羅教羅思孚,這顯然是忽略了此演化史過程,一貫道「無生老母」概念信仰顯然較接近白蓮教,另外,一貫道白陽期由彌勒收圓救贖也顯然受白蓮教結合摩尼教、彌勒教之影響,當然,不可否認羅教在演化過程也有受到白蓮教系統影響。

  白蓮教最初為白蓮宗。白蓮宗為淨土信仰分支,教理與淨土宗差異不大,但已稍有儒家色彩。白蓮宗組織由僧伽為主轉成以白衣(在家居士)為主。此時,白蓮宗白衣化,脫離僧伽領導的佛教傳統,由白衣擔任阿闍梨,在民間迅速傳開。而後,白蓮宗遭到打壓取締,轉變成民間秘密宗教,但根本還是彌陀信仰,已有「彌陀即無生父母」概念信仰(在羅教羅思孚之前,已有「彌陀即無生父母」概念信仰,羅教羅思孚本人亦自己承認在「悟道」之前還接受「彌陀佛,無生父母」之真言教導,可見「無生父母」絕非始自羅教羅思孚,而是之前已有的白蓮教思想)。白蓮教除了「無生父母」之外,也同時流行「老母」信仰,在羅思孚創羅教之前就已有明文記載。一貫道「明明上帝(老母)」顯然可以溯源自早於羅教羅思孚創教之前的白蓮教「老母」信仰。

  羅教創始人羅思孚提出真空家鄉概念,吸收既有白蓮教概念,始有「真空家鄉,無生父母」概念信仰,而羅教羅思孚創教時,將既有之彌陀佛與「無生父母」作切割,「無生父母」不再與彌陀佛劃等號,而是指更絕對至高之本體。羅教羅思孚在思想上比較接近禪宗,因此其「無生父母」尚是形上本體,非人格化女神形象,與一貫道「明明上帝(老母)」女神形象有差異。一貫道「無生老母」及白陽期彌勒收圓救贖思想顯然比較接近白蓮教。白蓮教再吸收羅教概念,「無生父母」之本體概念結合早於羅思孚創羅教之前既有的白蓮教「老母」信仰,演變為「無生老母」之人格化女神形象概念,開始產生「真空家鄉,無生老母」真言。此時,「無生老母」已自彌陀信仰獨立,而白蓮教走向神權信仰(按:白蓮教結合摩尼教與彌勒教,走向神權信仰化,產生彌勒於末世救世思想,與一貫道白陽期掌天盤彌勒佛收圓之說不謀而合)。羅教之後的傳承,也顯見受到白蓮教系統影響而被同化。

  齋教吸收羅教與白蓮教概念,齋教先天派祖師黃德輝再吸收明清秘密宗教思想,納入三期末劫、收圓概念,一貫道始有三期末劫收圓概念。值得注意的是:黃德輝時期,主流還是三教合一思想,五教合一係王覺一時方才出現,一貫道認為黃德輝亦是其祖師。

  末後一著教創教者王覺一,同時也是一貫道祖師,原是齋教先天派信徒,吸收齋教思想,後自創末後一著教,加入理天概念與五教合一思想,一貫道之理天、象天、氣天概念始自王覺一,而理天顯然是宋明理學之「理」本體天堂化。從王覺一開始的傳承始倡五教合一。此時,王覺一著作《三教圓通》中,所謂「道統」尚不含佛教禪宗祖師,而且承認宋儒(如朱熹)乃是道脈心法傳承者。一貫道白陽期祖師路中一、張天然兩位祖師承繼末後一著教,接受五教合一思想,亦竄改道統,此時「道統」開始出現佛教禪宗祖師,自稱一貫道道脈心法傳承經過佛教禪宗祖師,而且將道統修改成宋儒(如朱熹)僅闡發道旨,未繼道統,與王覺一著作之道統有明顯差異。

  現在一貫道就是這麼來的,而一貫道道統之所以與佛教禪宗有關,始自路中一、張天然兩位祖師竄改之穿鑿附會。就歷史言,一貫道道統存在諸多謬處;就教義言,一貫道教義也存在諸多矛盾,且佛教與一貫道在見地上根本是水火不容的矛盾,佛教根本不可能係源自一貫道,而一貫道亦不可能係承接自佛教。

  綜上所述,彼人言「一貫道係由羅教演化而來,而與白蓮教無縱向之傳承關係也」,並非事實。一貫道可以說亦由羅教演化而來,畢竟一貫道也確實有混雜到羅教之思想血統,但與白蓮教顯然有縱向之傳承關係,而且一貫道之「無生老母」概念絕非始自羅教羅思孚,而是白蓮教,而且羅教教義演變亦受白蓮教影響,羅祖之時,根本尚未出現「無生老母」信仰,但不可否認「無生老母」的演變過程源自羅教羅思孚「真空家鄉,無生父母」信仰,而羅教羅思孚「真空家鄉,無生父母」又源自白蓮教「彌陀佛即無生父母」信仰,更何況,早在羅教羅思孚創教之前,白蓮教除了「無生父母」外,也流行「老母」信仰,此皆顯見一貫道「明明上帝(老母)」與白蓮教有關聯。

  除了「無生老母」之外,白蓮教在演化的過程中,初時以彌陀信仰為主,後來結合摩尼教與彌勒教等,開始產生彌勒末世救世思想,也走向神權信仰,此皆與一貫道三期末劫由彌勒祖師收圓救贖之思想不謀而合,縱然不談「無生老母」,一貫道多處亦可見白蓮教的思想血統蹤跡。

5.

  無論一貫道是不是源自白蓮教或羅教,這是歷史問題,皆無關一貫道道統與教義錯謬及矛盾的本質。就算一貫道非源自白蓮教,而是羅教好了,道統與教義仍然充滿根本上的矛盾及謬誤;即使一貫道非源自白蓮教或羅教,錯謬仍在亦復如是。有關一貫道錯謬及扭曲佛教歷史與教義之處,請見敝人《一貫道真相:澄清一貫道對於佛教的扭曲》:http://datokuo.pixnet.net/blog/post/299890

  就算一貫道非源自白蓮教好了,姑且就算一貫道源自羅教好了,從郭無妄道親所舉文獻來看,一貫道「無生老母」概念發芽頂多始於明代,絕非一貫道自吹牛的那樣係源自上古,道親言一貫道源自羅教,等於自己承認一貫道是近代新興宗教,而非真源自上古。如果道親自己也承認「無生老母」係中國明清秘密宗教哲思演變的產物,這也就是直接承認一貫道奉為殊勝的最高神祗─明明上帝─無生老母,其實也只是中國明清秘密宗教哲思演變的產物罷了。一貫道真相既是新興宗教,理論也與佛教差異巨大,實在不該處處扭曲佛教教義與歷史為其背書。

6.

  本人舉出一貫道祖師王覺一之著作《三教圓通》,說明:一、王十五祖對於道統論述僅至宋儒而已,根本未提及「西方二十八祖」及道脈西遷之說,可見一貫道道統初期與佛教禪宗祖師根本毫無關係,一貫道道統中出現「西方二十八祖」、將佛教禪宗傳承納入一貫道道統中,係一貫道白陽期祖師路中一、張天然所杜撰。二、王覺一認為宋儒繼承了孔孟學說,而一貫道「以儒為尊」的修習方向亦是由王十五祖王覺一開始確立,由此也可知一貫道實是宋明理學的宗教化,見地及修道皆與佛教差異極大。

  彼人瞎扯回覆言:「…王祖在同書中所言『炎宋受命…希夷首開,濂洛接踵…道傳朱子,而心法一脈,遂有鵝湖、鹿洞、朱學、陸學、德行、問學之分…』之『心法』一詞乃非指中華道統之孔孟心法,而是指炎宋希夷、濂洛一路之學脈心法」,彼人又說:「故知D君所言王祖認為宋儒乃繼承孔孟道統心法之說為誤判王祖之文意也」。

  彼人此說非正確。讓我們回歸王覺一《三教圓通》原文,王覺一云:「孔子傳之曾子,曾子傳之子思,子思傳之孟子,此又見而知之者也。孟子以後,心法失傳。歷秦、漢、晉、隋、唐,鮮有造其域者。迨至炎宋受命,五星聚奎,文運天開,希夷首出,濂、洛接踵;濂、洛之後,厥有龜山;龜山之後,繼以豫章,迨至延平,道傳朱子,而心傳一脈,遂有鵝湖、鹿洞、朱學、陸學,德性問學之分」。

  王覺一文章開頭確實言明「孟子以後,心法失傳」,可是,後又言明「迨至炎宋受命,五星聚奎,文運天開,希夷首出,濂、洛接踵」,這段明確在說明:王覺一認為中華道統之孔孟心法至孟子之後失傳了,可是至宋代時,再次受命,故云「迨至炎帝受命」,而「五星聚奎,文運天開,希夷首出,濂、洛接踵…」,可見王覺一是認為中華統之孔孟心法於孟子之後失傳,可是再於宋代時「受命」,而五星聚奎,文運天開,希夷首出,濂、洛「接踵」。《三教圓通》於「…心傳一脈,遂有鵝湖、鹿洞、朱學、陸學,德性問學之分…」之後,又緊接著云:「而格物之學,遂有事物物欲之別:尊德性者,以格為捍格之格,格除之格;以物為物欲之物。若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故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寡物欲者,仲弓問仁之事也;格物欲者,顏淵問仁之事也」,與宋儒將格物視為認識論之修養方法不謀而合。此皆可見顯然王覺一該段後段之「受命」、「接踵」之「心法」或「心傳」正是指一貫道道統承繼之中華孔孟心法。

  王覺一又在《三教圓通》中說:「堂堂伯佐,聲名顯赫,不得列聖賢之班;而區區寒士,伏處蓬茅,反得享俎豆之報者,有道故也!其道確有實在,又非不得其傳,記誦辭章,彷彿疑似,及旁門異端之所能窺測。如以記誦為道,則六經仍在,三傳猶存;孔、孟、顏、曾、周、程、張、朱而外,何以寥寥其人也?此心法之所以不易知、不易言。至善神明,道心之所在也。克己復禮,存道心去人心也」,注意:「…如以記誦為道,則六經仍在,三傳猶存;孔、孟、顏、曾、周、程、張、朱而外,何以寥寥其人也?…」,這段王覺一說明:道確有實在,非「不得其傳、記誦辭章、彷彿疑似,及旁門異端」之所能窺測。如果記誦就是道,那麼六經仍在、三傳猶存,人人都能記誦,何以「孔、孟、顏、曾、周、程、張、朱」之外,得道者寥寥其人。此中,將「周、程、張、朱」與「孔、孟、顏、曾」並列,所謂「周、程、張、朱」,「周」也就是周敦頣,即文中「濂、洛接踵」的「濂」;而「程」就是程頣、程顥,也就是「濂、洛接踵」的「洛」。乃至「朱」即朱子(朱熹)。由此皆可見,王覺一《三教圓通》此文顯然是認為宋儒繼承孔孟心法且有道的,也就是王覺一文中提到的宋儒,是承繼一貫道天命之道的。

  這也突顯出王覺一版本的道統,乃認為宋儒承繼一貫道之道脈心法且得道,而張天然版本的道統,卻言宋儒未承繼一貫道之道脈心法,只是發揚道旨而已並未繼道統,兩位祖師的道統版本,明顯出入而互相矛盾。

  綜上所述,彼人言:「…王祖在同書中所言『炎宋受命…希夷首開,濂洛接踵…道傳朱子,而心法一脈,遂有鵝湖、鹿洞、朱學、陸學、德行、問學之分…』之『心法』一詞乃非指中華道統之孔孟心法,而是指炎宋希夷、濂洛一路之學脈心法」,顯然是胡扯之言,彼人又言:「故知D君所言王祖認為宋儒乃繼承孔孟道統心法之說為誤判王祖之文意也」,到底是誰誤判王祖文意,或根本不懂而胡扯,至此顯而易見。

  此皆顯而易見:王覺一認為宋儒繼承了孔孟學說,而一貫道「以儒為尊」的修習方向亦是由王十五祖王覺一開始確立,由此也可知一貫道實是宋明理學的宗教化,見地及修道皆與佛教差異極大。

  顯而易見,以宋明理學為道旨的一貫道與佛教在信仰與思想上是相違的,因為宋明理學的發展正是敵佛教的。

  在中國哲學史的演進上,儒家面對佛教與道家的興盛,開始深覺自家之不足,對於道家而言,儒家缺乏宇宙觀與道家抗衡;對於佛教而言,儒家缺乏形上學與佛教抗衡。在佛、道兩家興盛的刺激下,儒家開始吸取道家的宇宙觀與佛教的形上學,建立自己的理論系統(也就是宋明理學)以與佛、道兩家抗衡,重振儒家學說以弘揚聖人(孔孟)之教,而宋明理學主要針對與批判的對象正是佛教─宋明理學是敵佛教的。宋明理學事實上是敵佛教的,若說佛教為一貫道的一部份,但敵佛教的宋明理學卻又是一貫道闡發的道旨,這是很矛盾的事。

  一貫道亦認為佛教禪宗祖師為其紅陽期祖師,可是卻又認為宋明理學大師為其道旨闡發者,但宋明理學正是敵佛教而發展的(如《性理題釋》〈大道之沿革〉一文所載諸多宋明理學大師,其著作批判對象正是佛教),這意味著:「一貫道的道旨(宋明理學)與紅陽期祖師所依止的佛教是相敵的」或「依止佛教的禪宗祖師與一貫道的道旨(宋明理學)是相敵的」,簡言之,一貫道的道旨否定了紅陽期祖師所依止的佛教,換言之,一貫道的道統之說是矛盾的論述─由此可見一貫道「道統」編撰過程的不慎與破綻─一貫道與佛教是差異甚大的,說佛教亦歸向一貫道,是不恰當的說法。

  大家都知道:一貫道的殊勝性與真理、道的傳承是建立在道統「法不傳六耳」之綿綿不絕傳承的歷史基礎上。再來,一貫道「理天」概念始自王覺一提出,在此之前未有「理天」概念,顯而易見「理天」始自王覺一始創概念。如果道親自己承許所謂道統只是把歷史上思想有吻合者羅列而已,也承認道統人物排列時空斷續,等於直接承認「法不傳六耳」的傳教方式在一貫道傳承上是不能成立的,這等於直接承認道統係後來祖師偽作,而非真源自上古。如果道親自己承認一貫道源自羅教(姑且不論是否源自白蓮教),也自承「無生老母」最早出現於明代典籍,那麼就已是直接自承一貫道係始自明代的新興宗教變形,而非真的源自上古。同樣的,「理天」概念也源自王覺一始創,而非真源自上古。而且從王覺一受宋明理學影響甚深的角度看,顯然「理天」也只是宋明理學「理」之本體的天堂化而已,並非真實存在。依據道親言論,此說並不為過。

  一貫道其實是近代新興宗教,道親要面對事實:道統謊稱源自上古係偽,而金線亦偽的事實。一貫道實在不應在道統與教義上,藉由處處扭曲佛教歷史與教義,為其作背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to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