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道親依序閱讀下列文章,可以幫助您更加了解一貫道:

  閱讀PDF: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2cE4E8yT698Q0xkSzRvQW9JdzQ

  1. 一貫道的真面目01─前言
  2. 一貫道的真面目02─審察信仰與魔考
  3. 一貫道的真面目03─神權、他力救贖─佛教相信明明上帝實有存在嗎?
  4. 一貫道的真面目04─五教合一的問題
  5. 一貫道的真面目05─明明上帝的矛盾與抽象型態
  6. 一貫道的真面目06─明明上帝、理天探源
  7. 一貫道的真面目07─修道思想探源
  8. 一貫道的真面目08─三期末劫收圓真相
  9. 一貫道的真面目09─道統真相
  10. 一貫道的真面目10─一貫道本質

 

  〈一貫道的真面目06─明明上帝、理天探源〉

  ▓一貫道本源─宋明理學

  一貫道認為「明明上帝」─「(道)理」是宇宙的本體,「理」是整個一貫道哲學思想與修道思想核心,此究竟的真理就宇宙本體角度曰「理」,就造物主、主宰者角度曰「明明上帝」,如《性理題釋》〈何謂一貫道〉一文所述:

  「…一貫道者,其意甚深,其理至妙;簡而言之,『一』即是無極之真,先天之妙,至神至明,亦名之曰『理』。…所謂『道』者,路也。亦即理也。萬事萬物莫不有是路,亦莫不有是理。合乎理者,即合乎道。違於理者,必背乎道。…」

  一貫道以「理」作為宇宙本體與核心的思想,其實是出自二程(兄弟)─程顥、程頤─兩位宋明理學大師之哲學思想。二程提出以「理」作為宇宙本體、造化之本、萬物之源的思想,其認為「理」乃宇宙本體,宇宙萬事萬物皆源由「理」創生,唯有「理」才是真實存在之宇宙本體。引述《河南程氏遺書》卷十五:

  「…凡物之散,其氣遂盡,後復歸本原之理…天地之化,自然生生不窮…往來屈伸,只是理也…」

  二程認為人之本性即為「理」(性即理),二程以「理」作為宇宙本體,認為乃一切人、物皆本具之本體、本性亦與宇宙本體之「理」無別─就人而言,「理」即人之本性;就天而言,「理」即天之本體(於天曰「理」,於人曰「性」),如《河南程氏遺書〉卷二十二:

  「性即理也,所謂理,性是也」

  一貫道創教祖師延襲二程的性、理思想,如《性理題釋》〈道與教的差別〉一文所云:

  「…『道』是性理的本體,就是無極真理,賦與人為性,故謂之性理,亦即是良心,這個理性乃吾人之天根,性命的大源,生即由如是來,死也應如是處去,正是生死必由的真經正路,乃萬古最神秘的『性理真傳』口授心印的秘寶…」

  「道」即「理」,如《性理題釋》〈活佛師尊序〉云:「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亦為宇宙本體,於天曰「理」,於人曰「性」,而「性」、「理」實是同體(人人之「性」本與「理」無別),而「性」、「理」乃吾人大源。這樣的思想正是二程的性、理之學,明言之,一貫道的性、理之說乃源自二程理學而來。

  由於人人之「性」本與「理」無別,人人皆本具「性」、「理」,是故二程云:「只心便是天」,認為人往自身內即可求得本具之本體、本性─「理」,不須向外追求。一貫道的創教祖師在編纂一貫道教義時,以二程思想為核心,如《性理題釋》〈道的真義〉一文亦云:

  「天地元始,渾然一團,渾渾噩噩,實無一物,無聲無臭,至虛至神。…在天謂理,在人謂性,理者萬物統體之性,性者物物各俱之理,人人有而不知其有…」

  從上述《性理題釋》〈道的真義〉一文可以看出一貫道認為天、一切人、物皆本具本體、本性─「理」的思想,係源自二程的哲學思想。

  二程此思想係受佛教佛性見地影響,但是與佛教佛性見地差異在於:二程及一貫道所言「性」與「理」係人與天實有實存的主體或本體;而佛教所言「佛性」並非指宇宙或吾人身心內中外實有實存主體或本體,而是指以緣起無我、無生為性,假名「佛性」,乃至煩惱止息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不可思議涅槃。

  由此顯而易見可看出一貫道以二程學說為創教核心思想(只是後來將二程理學思想宗教化,再結合明清秘密宗教末世救贖思想),二程以「理」作為天、人之性的哲學思想,正是一貫道以「理」作為天、人本體之理論架構原型。

  一貫道的創教祖師們將二程之哲學思想天堂化與神格化,虛構成一個實有存在的「理天」(「理」的天堂化)與「明明上帝」(宇宙一切皆由「理」創生之概念的擬人化與神格化),二程哲學思想實為一貫道之原型,只是再結合明清秘密宗教末世救贖思想而成為神創論、神權救贖論教派。

  ▓一貫道道旨是敵佛教的

  一貫道的創教祖師們亦承認宋明理學(特別是二程學說)為一貫道之道旨,如《性理題釋》〈大道之沿革〉一文所述:

  「…孟子以來,道脈西遷,心法失傳,歷秦、漢、晉、隋、唐,議論囂然,無有造此域者,迨至炎宗,文運天開,五星聚奎,希夷首出,濂、洛、關、閩,如周敦頤、程頤,程灝、張載、朱熹等相繼而起,真儒賴以昌明,然而運不相逢,終究未繼道統,良以孟子之時,道脈心法業經盤轉西域,釋教接衍,所以中土宋朝儒者輩出,不過闡發道旨而已。…」

  《性理題釋》〈大道之沿革〉云:「…中土宋朝儒者輩出,不過闡發道旨而已…」,其中所謂所載「宋朝儒者」即「周敦頤、程頤,程灝、張載、朱熹」等人,這些人皆是宋明理學大師。如果一貫道自家道統記載承認這些人雖未繼承道統,但闡發的哲學思想(宋明理學)正是一貫道道旨,那麼這就直接承認了一貫道的道旨與核心思想正是宋明理學。事實上,一貫道亦承認二程為一貫道道旨的闡發者,這是正確的,因為一貫道的「理天」與「明明上帝」正是源自二程學說的天堂化、擬人化與神格化,再結合神權救贖思想。

  如果《性理題釋》〈大道之沿革〉文中所載宋明理學大師闡發的思想(宋明理學)正是一貫道的道旨,那麼…顯而易見,以宋明理學為道旨的一貫道與佛教在信仰與思想上是相違的,因為宋明理學的發展正是敵佛教的。

  在中國哲學史的演進上,儒家面對佛教與道家的興盛,開始深覺自家之不足,對於道家而言,儒家缺乏宇宙觀與道家抗衡;對於佛教而言,儒家缺乏形上學與內觀與佛教抗衡。在佛、道兩家興盛的刺激下,儒家開始吸取道家的宇宙觀與佛教的形上學及內觀,建立自己的理論系統(也就是宋明理學)以與佛、道兩家抗衡,重振儒家學說以弘揚聖人(孔孟)之教,而宋明理學主要針對與批判的對象正是佛教─宋明理學是敵佛教的,如二程即於《河南程氏遺書》中批判佛教為「絕倫類」與「脫世綱」的壞倫理之學(參閱《河南程氏遺書》卷二)。

  除二程外,如《性理題釋》〈大道之沿革〉文中所言亦闡發道旨的張載,其所提出的氣化論正是以佛教為批判對象。張載曾於《正蒙》〈大心第七〉文中批判釋迦牟尼佛與佛教:

  「…釋氏不知天命,而以心法起滅天地,以小緣大,以末緣本,其不能窮而謂之幻妄,真所謂疑冰者與!…」

  又於《正蒙》〈中正第八〉中云:

  「…儒者窮理,故率性可以謂之道。浮圖不知窮理而謂之性,顧其說不可推而行。…」

  《正蒙》文中抨擊之「釋氏」即為釋迦牟尼佛與佛教;文中「浮圖」即為「佛陀」的別名(「浮圖」係早期梵語Buddha音譯),所指亦即為釋迦牟尼佛與佛教。張載批判佛教的論點,正是以為佛教視山河大地為幻化的論點為基礎,批判佛教不重視(人道倫常、道德)教化的態度。宋明理學事實上是敵佛教的,若說佛教為一貫道的一部份,但敵佛教的宋明理學卻又是一貫道闡發的道旨,這是很矛盾的事。

  一貫道亦認為佛教禪宗祖師為其紅陽期祖師,可是卻又認為宋明理學大師為其道旨闡發者,但宋明理學正是敵佛教而發展的(如《性理題釋》〈大道之沿革〉一文所載諸多宋明理學大師,其著作批判對象正是佛教),這意味著:「一貫道的道旨(宋明理學)與紅陽期祖師所依止的佛教是相敵的」或「依止佛教的禪宗祖師與一貫道的道旨(宋明理學)是相敵的」,簡言之,一貫道的道旨否定了紅陽期祖師所依止的佛教,換言之,一貫道的道統之說是矛盾的論述─由此可見一貫道「道統」編撰過程的不慎與破綻─一貫道與佛教是差異甚大的,說佛教亦歸向一貫道,是不恰當的說法。

  在此,我們必須提出前後期祖師對於一貫道道統論述的矛盾差異,顯見一貫道道統的錯謬與後來人編撰之處,並非真源自上古。在一貫道王十五祖王覺一著作的《三教圓通》中,所謂「道統」根本不含佛教禪宗祖師,而且承認宋儒(如朱熹)乃是道脈心法傳承者。與此矛盾的是,一貫道白陽期祖師路中一、張天然兩位祖師卻竄改道統,彼所編撰的「道統」開始出現佛教禪宗祖師,自稱一貫道道脈心法傳承經過佛教禪宗祖師傳承,而且將道統修改成宋儒(如朱熹)僅闡發道旨而已,未繼道統,與王覺一著作之道統主張宋儒乃道脈心法傳承者有明顯差異。由此可以顯見一貫道道在演化上前後矛盾之差異。

  ▓宋明理學的宗教化

  「一貫道」─其實就是將宋明理學─特別是二程學說宗教化的末世神權救贖信仰(亦結合了明清秘密宗教思想),道親們的救贖主─所謂的「明明上帝」係「理」的擬人化與神格化;道親們的死後歸處─所謂的「理天」係「理」的天堂化。

  簡言之,「一貫道」其實就是二程學說的宗教化,二程學說為一貫道思想的起源,而在將二程學說宗教化成「一貫道」時,一貫道創教祖師將二程提出之「理」天堂化變成所謂的「理天」、將「理」擬人化與神格化變成所謂的「明明上帝」,然後再結合明清秘密宗教末世救贖思想而成為神創論與神權救贖論的教派。

  一貫道祖師王十五祖王覺一於其著作《理數合解》中云:

  「炎宋受命…希夷首開,濂洛接踵。濂洛之後,厥有龜山,繼以豫章,及至延平。道傳朱子,而心法一脈,遂有鵝湖、鹿洞、朱學、陸學、德行、問學之分…」

  由此可見王十五祖認為宋儒繼承了孔孟學說,亦是道統的承接者,而一貫道「以儒為尊」的修習方向亦是由王十五祖開始確立,由此也可知一貫道實是宋明理學的宗教化,見地及修道皆與佛教差異極大。

  《性理題釋》云:

  「…迨至炎宗,文運天開,五星聚奎,希夷首出,濂、洛、關、閩,如周敦頤、程頤,程灝、張載、朱熹等相繼而起,真儒賴以昌明,然而運不相逢,終究未繼道統,良以孟子之時,道脈心法業經盤轉西域,釋教接衍,所以中土宋朝儒者輩出,不過闡發道旨而已。…」

  依據《性理題釋》的說法,如朱熹等人僅是闡發道旨而已,未繼道統。可是,按王十五祖《理數合解》的說法,如朱子(朱熹)等,反而是道統及心法一脈之承繼者,且道傳朱子,一貫道心法一脈,遂有鵝湖、鹿洞、朱學…等分別,在王十五祖《理數合解》中,將宋明理學諸派亦認為是一貫道道脈及心法的承繼者,而非「未繼道統…不過闡發道旨」而已,由此可見,《性理題釋》與王十五祖《理數合解》對於道統看法不一的矛盾。

  多少道親終其一生,浪費許多時間在「佛堂」叩首、「求道」與「辦道」,祈求「明明上帝」救贖,夢想死後能得到「明明上帝」的救贖,回歸到所謂的「理天」。然而,所謂的「明明上帝」與「理天」,原型其實是二程提出的理學思想─「明明上帝」與「理天」根本不存在─「明明上帝」與「理天」是虛構的(它們是二程理學宗教化的產物)─對於信念根深蒂固的道親而言,這是難以面對,但卻不能不知的事實。

  部份道親依止的組線、道場流傳「理天」所指乃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或「兜率天」,這是錯誤的謠傳。有些組線、道場的前人、點傳師也發現「理天」其實係源自二程理學的宗教化,根本不存在,但恐慌不知死後去處,再加上一貫道亦信仰彌勒菩薩(相信彌勒菩薩將於末世救贖、收圓,即彌勒末世救贖信仰),因此將「理天」概念寄情於佛教的「兜率天」,也有些組線、道場的前人、點傳師將「理天」寄情於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以安慰自己死後能趣向善處。

  一貫道的「理天」係源自二程哲學思想的天堂化,且以承認造物主、主宰者實有存在為基礎的「理天」亦與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或「兜率天」差異甚大。欲往生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或「兜率天」,有佛教的修持方法,一貫道的「求道」、「辦道」與「修道」無法趣向,更何況一貫道的教義與修道思想、道統是建立在毀謗正信佛、法、僧三寶的基礎上,此反而係墮地獄道的惡因。

  欲往生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或「兜率天」,必須具足對佛教三寶(佛、法、僧)的正信,依於佛教的七覺支、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法次法向次第而修習,盲信一貫道的邪見三寶(口訣、合同─手印、玄關竅)、依止一貫道扭曲佛教教義與歷史的邪見無法趣向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或「兜率天」,反而是趣向善處的違緣(終墮入三惡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to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